### 智能自动重合闸安装全流程指南(从准备到调试)
#### **一、安装前准备**
1. **工具与材料检查**
- 工具:万用表、螺丝刀、剥线钳、电钻(配φ12钻头)、膨胀螺丝(φ12×100mm)、水平仪、扎带、号码管。
- 材料:智能自动重合闸设备、电源线(32.5mm²以上)、网线(六类屏蔽)、同步线(RVVP8×0.3或网线替代)、PVC线管(离地15cm以上)。
- 确认设备参数:输入电压范围(如200-240V)、重合闸次数(通常1次)、动作时限(0.8-1s)。
2. **环境确认**
- 地面平整度:凹凸不超过5mm,水泥完全凝固。
- 排水处理:安装点周围无积水风险,必要时搭建防雨棚。
- 空间要求:线管高出地面50mm以上,防止雨水倒灌。
3. **断电与安全措施**
- 切断市电供应,悬挂“禁止合闸”警示牌。
- 穿戴绝缘手套、护目镜,使用绝缘工具。
#### **二、设备定位与布线**
1. **确定安装位置**
- 根据设计图纸标记设备底座安装孔,使用水平仪校准。
- 避开强电磁干扰源(如变压器、大型电机)。
2. **布线规范**
- **电源线**:220V市电走地下穿管,线径≥32.5mm²,预留长度≥2m,标明“火线(L)”“零线(N)”“地线(PE)”。
- **网线**:每台设备需2根六类屏蔽网线,预留长度≥2m,用于通讯。
- **同步线**(摆闸/翼闸专用):使用RVVP8×0.3或网线替代,单独穿管。
- **强弱电分离**:电源线与网线分管穿线,间距≥15cm,防止干扰。
3. **线管安装**
- 线管埋深≥15cm,出口回弯防进水。
- 穿线前检测导线导通电阻和绝缘电阻,接头用焊锡焊接并套热缩管。
#### **三、设备固定与接线**
1. **打孔与固定**
- 使用φ12钻头垂直打孔,深度10cm,清理孔内杂物。
- 压入膨胀螺丝,用螺母固定,确保螺丝不随螺母转动,露出螺杆≤4cm。
2. **接线步骤**
- **电源接入**:将设备输入端“L”“N”接至空气开关输出端,地线(PE)接至箱体。
- **输出连接**:设备输出端“L”“N”接至负载输入端。
- **通讯线连接**:网线接至交换机(距离≤100m),标明线号。
- **同步线连接**(如需):按设备要求接至对应端口。
- **防雷器安装**(可选):顺序为市电→空开→防雷器→自动重合闸→设备。
3. **接线检查**
- 使用万用表确认无短路、开路。
- 清理剪下的线头,防止短路。
#### **四、通电调试**
1. **初步通电测试**
- 送电后观察设备指示灯:
- 电源灯常亮,故障灯熄灭。
- 合闸按钮按下后,设备应自动合闸(自动模式)。
- 检查电压显示:2P/1P+N断路器电压>176V±2V,4P/3P+N断路器在有电情况下自动合闸。
2. **功能测试**
- **瞬时故障测试**:
1. 模拟过流(如将微机保护测试仪电流加至7A)。
2. 观察保护动作,断路器跳闸。
3. 确认自动重合闸在设定时限(如1s)后合闸成功。
- **永久性故障测试**:
1. 模拟永久故障(如持续过流)。
2. 观察重合闸动作后,保护再次跳闸,重合闸不再动作。
- **手动操作测试**:
1. 手动拉开断路器,观察重合闸是否不动作。
2. 手动合闸后立即跳闸,确认重合闸闭锁。
3. **参数整定**
- 使用设备面板或配套软件设置参数:
- 过电流定值(如6A)、延时(如1s)。
- 重合闸次数(1次)、检无流定值(如0.2A)。
- 后加速延时(如0.1s)。
#### **五、验收与维护**
1. **验收标准**
- 设备固定牢固,无晃动。
- 接线正确,标号清晰。
- 功能测试全部通过,动作时限符合要求(如0.8-1s)。
- 提交调试报告,包含参数记录、测试数据。
2. **日常维护**
- 每月检查接线紧固性,清理设备灰尘。
- 每季度模拟故障测试,确认重合闸功能正常。
- 雷雨季节前检查防雷器状态。
#### **六、常见问题处理**
- **问题1**:设备无法合闸。
- 检查:手动/自动切换是否在“自动”位;导线是否松动;负载是否过载。
- 解决:切换至自动模式,紧固接线,排除过载设备。
- **问题2**:重合闸频繁动作。
- 检查:故障是否为永久性;重合闸次数设置是否正确。
- 解决:排查线路永久故障,调整重合闸次数为1次。
- **问题3**:通讯中断。
- 检查:网线是否损坏;交换机距离是否超限(>100m)。
- 解决:更换网线,调整交换机位置。